起因来自小道新闻
第一次知道武汉有“SARS”是2020年1月中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潦草问了朋友一句:这个病还没有致死就好了。然而事态并不是向着乐观的方向走动。1月20日,我得知已有几百人染病,并且没有药可医治的时候,果断打开了淘宝和京东下了450个口罩。然而年前已经很多地方不送货,最后大年三十也只是到了200个,这200个,恰恰成为了我的救命稻草。
京东的150个,至今未发货
阿里的300个,只收到了200个,还有100被迫退款
我的口罩购买史
2013年,由于工作的原因,过去时常出入工地,需要佩戴3M的“猪嘴”防护口罩,隔绝油漆味道。其中猪嘴有一个气阀,2个隔离过滤盒子,盒子最外层,需要放一层棉片。这层棉片,正是求而不得的N95。我当时佩戴“猪嘴”全是迫不得已,体验很差,还容易缺氧头晕。
2017年,还是由于工作原因,我在17年在北京出差了半年,脆弱的气管经不起雾霾的袭击,自购了1箱25只3M9501口罩。同样也是求而不得的N95,厚度适中的棉料,一个小气阀,陪我度过了寒冷的北京冬天。
2018年,看这广州每况愈下的空气状况,也买了一些口罩备用,后来果然在去医院的时候用到了。N90的口罩,还是买拖把送的。这一切看来那么合情合理,那么轻而易举。
口罩的力量
如今的口罩,变成了最贵重的生命物资。对于医护,一层N95,就能够救人于生死之间。对于普通人,薄薄三层无纺布,也能参与抗疫战争。然而现实是:原本不需1块钱1只的医用口罩,升了1到5倍价钱;原本3.6元一只的N95,升了1到10倍。网店逾期1个月不发货,药店摇号也从未中签。如果不是有那200只,我能挺得住吗?
如今的口罩,变成了冷笑话的谈资。“谈恋爱吗?我有口罩!” 网友们一边哭求口罩,一边苦中作乐。再乐观的民众也挺不住内心安全感缺乏带来的焦虑。隔着口罩吃饭,抽烟,亲吻。然而现实是:口罩戴起来也很难受,不透气,闷的慌。丝毫没有让我有受到保护的感觉,反而是皮肤过敏,喷嚏多了。
如今的口罩,变成了一种意念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