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企打工2个月小记

在药企打工2个月小记

hmm,这故事要从何说起呢?从我到上海说起的话,又难免陷入时间线流水账,从一些人身上为圆心说起呢,又无法跟大家连接起来。那就“想到啥说啥”吧。


从职场生涯开始,我就被打造成四分蛋糕形的T型技术顾问人才。四分是怎么分呢,25%咨询,25%销售,25%技术,25%管理。T型的纵轴就是UX,横轴嘛,什么都可以。早年间也花过不少时间去推敲我该如何发展,然而在我第一次尝到用经验就能生存的甜头后,就停止了步伐。在职场的前3年,我蹲过工地、写过代码、画过交互、管过工程,也住过医院,游过世界。我以为已经到了尽头,从而陷入了困顿。咨询,销售,技术,管理都玩过了,我变得没有特点了。

经历省略一万字的换了2份工作后,我进入了药企。回到了上海,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办公楼,或许我也该相信缘分。在一些经验老道的老同事眼中,认为我做的决定都是没有经过思考,都是冲上去做了再说。我内心 “切,老子比你年轻好伐“。

进入药企是否是冲动使然,这个问题被身边的朋友问了个遍。都觉得我是不是有什么情况,心理学有个词叫“俄罗斯方块效应”,说的是大脑非常容易陷入某种刻板看待世界的方式。就像俄罗斯方块游戏中,看到刚好适合消除的方块,就会想拼在一起,感觉有秩序的清除才是对的。或者好比交往之中,互补的关系会更紧实。或者好比,我就应该待在互联网或者IT行业,做个精益求精的技术宅,做酷到爆炸的产品,卖给千千万万的韭菜。

有些事情,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就像当年我唬住了大家,让大家认为我很懂设计一样。 其实也就半年的时间,熟练掌握了全栈ux技能,加上本来就有的咨询能力,对任何行业的业务都上手极快。自我认为是通过天分掌握了不少没法“消除方块”的技能。事实证明,行业的深层经验和自己的洞察能力是怎么都无法被替代才是这个游戏的外挂。对行业的敏锐度大大地影响着我的作品成熟度。20%心思放在给设计挑颜色,80%心思放在怎么实现用户价值。有这个sense的设计师可能不足20%,80%还是在玩俄罗斯方块,认为你没做过某个行业你就没有经验。

我的确是来到了药企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幸运的是我在入职1个礼拜就清楚了自己 #全天都是在开会 #还要一边开会一边多线程做事情 #做完事情还要各种宣传汇报的。先适应,再反击。继续我的顾问套路,学习,忽悠别人,忽悠自己,真正学到。2个月,已经可以崭露头角。

身陷4个项目同时并行,而且业务各不相同,产品形态更加大相径庭。除此以外我还卖了房子,搬了家,买了新房,准备再搬家。一切的一切,都是飞速地变化发展着,没有喘息的地方,全是靠咖啡撑着。骗自己一句“你可以的”,其实在签购房合同的时候我的手一直抖,在主持workshop的时候内心很不自在,在和新同事相处也很是没有自信。


我还是进步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询问自己:“这样做真的好吗?”或者“要不要慢点来看清楚再说?”可能是忙得没有关心自己的时间了。但我还是持续在做着对自己更好的事情不是吗~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